开云体育app天价水果都是骗局么?
2011年,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州长因为强力禁毒而被枪杀,可见其毒贩是多么的泛滥和嚣张。然而,在2018年的时候,这个人口不足400w的州靠着卖牛油果赚了35亿美元。
小小的牛油果,究竟有多大的利润,这让当地的毒贩都“改邪归正”?当然天价的除了牛油果还有很多所谓的“超级水果”,究竟是真的“超级”还是隐藏“刺客”?
超级水果,英文写作super fruit,概念起源于2004年的美国,随后扩散至日本与欧洲。它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高昂的人气带动迅猛的消费”。
2004年,科学家首次在蓝莓和葡萄等浆果类中分离出紫檀芪。经过研究发现,这一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抗炎和抗糖尿病等功效。这一发现,直接将蓝莓拱上了2004年美国初代超级水果顶流。
不过如今的天价水果好像跟营养价值没有多大关系。日本“浪漫红宝石”最低档的售价折合人民币3500元/串(700克)。其外皮的红宝石色,个头硕大,单粒重量约半两左右,果肉多汁,甜度惊人。它的是日本石川县农业综合研究中心从1996年开始,历经14年心血,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培育出来的。
为了这个葡萄,研究中心先种植了400粒“藤稔”葡萄品种,到最后,只有4棵结出了红色果实,经过反复调研,其中色香味俱佳,且最易栽培的一棵被选中,后来就变成了今天市场中出现的“浪漫红宝石”。
在墨西哥的米却肯州出现至少20个非法武装组织,他们为了抢夺牛油果领土和市场,随地大小火拼。将墨西哥搞得乌烟瘴气,血流成河,民众怨声载道。并且他们为了种植牛油果树,不惜砍掉了生长数百年的冷杉和松树,使得当地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牛油果还是出了名的吃水大户。以北京水立方泳池的蓄水量为例,北京水立方的水只够四颗牛油果树一年的吃水量,可是每颗牛油果树至少得到三到五年才能结果。
如此夸张的耗水量使得墨西哥当地河流缺水现象愈发严重,自2000年起的十年间,墨西哥已经因为牛油果失去了6.9平方公里的树林。
牛油果被称为营销奇迹。2015年,美国牛油果协会斥资500万美元买下“超级碗”比赛场中广告位。广告中身着奇装异服的人们,疯狂争抢蘸着牛油果酱的玉米片,成功地将健康食品与狂欢文化捆绑。同时,推广公司还给球员、球迷和记者发放了大量牛油果酱样品,让热门橄榄球球员为牛油果“带货”,以名人效应进一步拉动牛油果销量。
这波营销大获成功,以至于美国人均牛油果年消费量从1999年的1.1磅飙升至2023年的8.5磅。时至今日,全美每年消耗的牛油果数量依旧有将近五分之一集中在“超级碗”举行的那个周末。
在中国,牛油果的进口量从2010年的2吨暴增至2022年的4.3万吨。新式餐厅争相推出牛油果沙拉、奶昔,健身博主宣称它“比肉更健康”。讽刺的是,牛油果的核心卖点——“超级食物”标签,在营养学界并无明确定义,其健康功效仅由行业协会资助的研究支撑。
牛油果宣传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保护心脏、减肥、降低胆固醇”这三大功效上面。根据营养界公布的牛油果各类物质含量表来看,它含有约2%的蛋白质,这是其他一般的水果不具备的。
但是,我们也得明确另一点,开云体育官网牛油果含有极高的脂肪含量,单颗牛油果脂肪含量15%,热量约等于300大卡约等于一碗米饭。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社会曾深陷低脂饮食狂热,头顶“超级水果”光环的牛油果因为热量较高而被社会各界花式奚落。
直到今天,社交媒体上还会不时出现“牛油果减肥骗局”的视频,越来越多人识破这场骗局后,也就不消费了。
每年春节期间,车厘子成了大家走亲访友必备水果,这时全球只有南半球的智利是车厘子的成熟季。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智利在2018-2019年共出口车厘子约18万吨,其中15.8万吨都销往了中国,占其出口总量的87.6%。
不止车厘子,中国人还以一己之力吃掉了出口量73%的泰国榴莲、70%的泰国山竹、37%的菲律宾香蕉、24%的新西兰奇异果.....
漂洋过海的水果运输成本不便宜。早些年,智利车厘子主要靠空运,虽然速度快,但每公斤运输费要20块钱。后来,海运成了主力军,一艘40英尺的冷藏集装箱船能装20吨车厘子,运输成本直接降到每公斤5块钱左右,便宜了整整四倍。
除了海运成本降低的原因,国内的物流效率提升也功不可没。比如顺丰速运就推出了“车厘子快线”,通过优化仓储布局,把从港口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缩短了1到2天,还省下了10%的成本。
牛油果受益于2023年金砖峰会签署的协议,通关速度一下从1周缩短到了只要1个小时。榴莲因为进博会加之一系列通关便利政策,可以实现猫山王榴莲直接从马来西亚新鲜摘下来,36小时后送到你的餐桌上。有了政策和物流支持,进口的天价水果的价格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1980年3月8日,中国农业部花了一笔12542美元的巨款从日本引进的苹果优良品种——红富士,一共2100株成苗和21000条接穗。这些成苗一共分发给了山东、辽宁、河南、北京、陕西、河北等6个苹果产区。
从这一天起,中华大地开始广种红富士。它个头大、颜色明快、果肉清脆,深受大众喜爱。红富士就是80后们的餐后顶流,也对我国成为世界最大苹果消费国做出了贡献。
40年后的今天,大家熟悉的「阳光玫瑰」再次引自日本,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其中最名贵的一类为日本冈山出品的“晴王”。“晴王”在海外的售价是折合400人民币/串(700克左右),在引入中国初期价格价格则在100-200之间,算是第一次价格“跳水”。
然而,天价水果是扛不住量产压力的。2020年中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达到5万3000公顷,生产规模达到日本的20倍以上。2023年后,随着国内种植面积暴增,阳光玫瑰价格断崖式下跌,如今已沦为“十元档”水果。
这场“葡萄神话”的崩塌,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当水果被赋予过多的噱头,它的价格早已脱离了食用价值本身。
对于超级水果概念的走红,美国食品行业分析专家朱利安·梅乐廷(Julian Mellentin) 与卡尔·克劳福德(Karl Crawford)两位,并不以为然。
在书中,这两位作者明显站在了 “超级水果”概念鼓吹者的对立面。朱利安·梅乐廷认为,“超级水果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而不是从树上凭空长出来的。”
牛油果与核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阳光玫瑰葡萄与普通的巨峰葡萄营养差不多,巴西莓粉与紫薯的花青素含量也类似。
超级水果的营养价值优待商榷,但它的社交属性甚至大于本身,与其说人们在享受水果本身的美味,不如说它勾起的是人们对购买一种身份标签的欲望。
这种身份标签首先是经济上富裕;其次是注意营养与养生,愿意为所谓的品质大肆买单;再次是,这种标签在全社会具备引领性或者话语权,但凡没有跟上者,似乎就是社会失意人。或许这些隐藏的价值才是“超级水果”无可取代的原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