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入口独山县:大棚蔬菜绿意浓 错峰上市助增收
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菜篮子”,也鼓足了菜农的“钱袋子”。近年来,独山县部分农业企业大力推进大棚种植技术,利用各种设施大棚,巧打上市时间差,填补错季蔬菜市场,提高收入。
冬末初春,室外依旧寒气袭人。走进独山县井城街道三桥社区贵州黔农山咔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十多个大棚依次排列,走进棚内,温度骤升,一片绿意盎然,一串串长势喜人的圣女果在绿叶的掩映下,颗颗圆润饱满,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工人们正穿梭其中,收获果实,一派热闹景象。
在基地的另一头,公司经理王睿正组织人手把刚刚采摘下来的各种果蔬进行分拣、装箱,保证它们能够抢“鲜”上市,卖个好价钱。
“我们的圣女果清脆甘甜,有黄色、紫色、红色、青色、粉色5个品种,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量大,不仅不愁销路,价格还‘高人一等’,目前,每斤的售价大概在20元左右。”贵州黔农山咔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睿说。
果蔬能够突破季节和温度的限制,实现提早上市,秘诀就是科技大棚。但在贵州黔农山咔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发挥大棚作用,冬天还会增加保暖设施,虽然整体造价更高,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好。
“在冬天,大棚内比外面的温度高10多度,所以定植、移栽可以提前,上市时间自然就早。”王睿介绍说,通过大棚种植,不仅能进一步提升蔬菜质量和效益,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增加收入。
工人岑绍清今年60岁,家就在基地附近,他告诉记者,以前秋收之后就没什么农活了,只能赋闲在家。如今,家门口发展了现代农业,四季都有果蔬,在这里务工,冬天也不愁没有收入了。“在基地干活,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最重要的是一年四季都有事干,真是太好了。”提起在基地务工的感受,岑绍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该公司的种植基地共有40多个科技大棚,面积100余亩,基地内示范种植的果蔬品种均为国内外优质种源,目前,基地里有圣女果、水果南瓜、水果玉米、礼品西瓜等,并通过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一个个蔬菜大棚,构成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近年来,独山县坚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各村资源条件、地域优势、种植习惯等因素,打造了蔬菜、食用菌、水果种植等“小、专、精”特色农业品牌,同时,注重农业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林果、花卉、香菇种植。目前,全县共建成蔬菜育苗中心5个、示范样板基地2个、连栋大棚1100亩、避雨棚300亩,大棚果蔬种植面积达1680亩。
下阶段,独山县将继续紧紧围绕发展“菜篮子”、鼓足“钱袋子”目标,把抓好蔬菜和特色农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大棚经济,实现果蔬产品错峰上市及差异化发展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